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第三节 安全心理与行为
第四节 安全生产管理概念
第五节 安全文化
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内容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三节 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五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第六节 重大危险源
第七节 安全设施管理
第八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第九节 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节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第十二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三节 个体防护装备管理
第十四节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
第十五节 承包商管理
第十六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十七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
第十八节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第三章 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原则及依据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及其编写要求
第四章 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概述
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管理
第五章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
第二节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第三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第四节 应急演练
第六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第二节 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 事故处理
第四节 事故调查处理案卷管理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二节 矿山安全监察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第二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
+
首页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术语与定义 生产过程: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按职业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 ##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类。 ### 1.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2. 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不完善或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未落实。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 应急管理缺陷。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 此处标准进行了更新!!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但尚待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 (三)按职业健康进行分类 参照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6类。 #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 四、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尽管现代企业千差万别,但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和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 (三)道路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 (五)生产工艺 ###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3)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 2.对照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识别 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治金、电子、化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塑料、纺织、建筑、水泥、制浆造纸、平板玻璃、电力、石棉、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 ###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 ## (六)主要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 (七)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 (八)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白振川
2025年8月3日 10:20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Word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